黄河新闻网大同讯(记者安青)“3·15”前夕,大同市平城区市场监管局发布的一条消费提示,提醒广大消费者在选择直播带货购物时,谨防诱导消费,切勿盲目跟风购买,特别是提防部分主播诱导“场外交易”的行为,引起广大消费者关注。
直播带货是时下非常流行的一种购物方式,直播带货增强了消费者与卖家之间的互动性,主播在直播间可通过消费者的提问而全方位地介绍和展示商品,与传统网购相比更加直观,颇受消费者追捧。然而,一些针对消费者的新型侵权行为也开始涌现,当人们收到货后,发现货不对版、以次充好,想要维权时,却发现直播间早已关闭,消费者已无法进行取证。这往往都是消费者被“专柜同款”“限量秒杀”“撤柜清仓”等标签诱导后,冲动下单的结果。
俗话说,一分价钱一分货,可人们在购物时总是想买到物超所值的东西,这种购物心理也常常被商家利用,通过傍名牌、仿名牌的方式走捷径引流。从消费者角度看,要想真正维护好自身权益,还需继续提高警惕,要做到理性消费,不被商家的标签化营销话术所煽动,从官方直播间等正规渠道购买,同时要学会留存相关证据,以维护自身权益。
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工作,有关部门监管也当与时俱进。我们看到,当前市面上许多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,都发生在新业态、新模式的消费中,如直播售假、网游虚拟财产侵权等,对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,不仅要加强对相关平台的监管,严格审核商家的资质,也要为消费者维权提供技术支持,如保留直播回放功能、交易记录、相关提示等,才能更好地维护交易秩序和消费者权益。
同时也期待广大经营者能够秉持诚信经营的原则,自觉抵制不良经营方式,把质量放在第一位,为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贡献力量。
[编辑:赵虹宇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