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河新闻网运城讯 城北村位于河津市区中心地带,地处紫金街、汾滨街两侧,侯西铁路穿村而过,是一个典型的城中村,目前全村共1381户3700余人,占地2000余亩,其中临街租地900余亩。为积极探索农村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,创新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,保障农民集体资产权益,不断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,2019年6月份,完成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,成立了河津市城区街道办事处城北村股份经济合作社,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共3673人。
统一思想,确立发展方向
城北村以党建为引领,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创新发展模式,大力发展沟域经济,闯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之路。使城北村从一个“农业村”,发展变化成一个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“城中村”。
现在不足4000人的城北村,拥有1个大型商场,2个市场,200间临街门面,1个房产公司,2个物业公司,1个自来水厂,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约为1400余万元,且无负债,成为远近闻名的“幸福村”“文明村”,这一切都得益于有一系列路径清晰的产业发展规划。
城北村先后于1988年筹建了年产5000吨的电解铝厂;1991年创建了城北中学、城北小学、城北幼儿园;1992年创建了“城北购物中心”,使得本村的几十户人在“购物中心”建立了自己的商业门面,使得他们经济收入有了稳定提高;同时在“城北购物中心”的北边,建立了具有全国各地特色风味小吃“夜市”等场所;1993年对所有临街集体土地进行发包,大大提高了村集体收入;1998年创建了“城北水厂”,彻底解决了全村吃水难的问题。
稳扎稳打,走可持续发展之路
进入21世纪,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,城北村变成了典型的城中村,为了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,城北村借着城市发展的东风,以“依托地域优势,发展第三产业,实现强村富民”为总体战略,确立了大力发展商业租赁、餐饮商贸、娱乐休闲等第三产业,探索出了城中村改造、建设新型农村的一条发展之路。
为不断壮大村级公共积累,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,积极拓宽增收途径,城北村于2002年创建了金地房产开发公司,先后建成了城北小区、九龙小区、文苑东区等居民小区,成立了物业管理公司;2011年成立了金地时代广场,成功引进了横店影城、小天鹅火锅、亿适家超市等等一大批知名品牌入驻时代广场店,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活力,金地时代广场成为了河津市的经济贸易中心;2017年创建了汾滨街临建市场——“城北夜市”,为村集体经济注入新的能量,打造成集美食、娱乐为一体的河津标志性夜市。
盘活资源,增加集体经济收入
目前,城北村集体产业的开发模式有集体土地发包、自主经营等方式。
(一)集体土地发包
村集体把临街门面的集体土地进行发包。通过“三资清理”后,土地租赁年限在五年之内的,一级土地按每亩1.8万元/年收取租金,二级土地按每亩1.3万元/年收取租金;土地租赁年限在5—20年的,租期每增加一年,租金递增10%,土地租期以20年为上限。这种土地出租的方式,不管村集体有没有经营能力,都可获得稳定收益。
(二)自主经营
一些地理位置优越的地段会选择这种经营方式。如:文苑东区门面房、城北小区门面房、九龙小区门面房、城北市场门面房、城北夜市临建门面房等都属于这种方式;同时将一些闲散的、边角的土地利用起来,如:将城北老市场闲散土地临时创新改造成为“露天夜市”,将原本分布在振兴路东星时代广场南侧的小商贩集中到露天夜市中,对振兴路的交通起到了很大的疏导作用,美化城市环境的同时,每年度预计增加村级集体收入约30万余元。自主经营方式保证了村集体对产业的绝对控制权,也使集体具有比较强的经济增收能力。
下一步规划,一是投资1170余万元筹划老大队楼的拆除重建。老大队楼规划总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。重建完成后,该楼与东星时代广场、城北老市场交相辉映,经济效益将大大提高。二是投资1.3亿元完成城北老市场的升级改造,城北市场位于振兴西路和紫金街的交汇处,占地约20亩,为二层四合院式商业建筑,于1992年建成投入使用。但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、产业和消费的升级换代,该市场与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形象越来越不相称,房屋老化、设施陈旧、配套落后和商业形象较差、商户大量退租、经济效益低下的问题逾加凸显。为此,该村决心自筹资金进行升级改造、开发建设,现正在规划设计中。(河津市农村经济事务中心)
- [编辑:王薇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