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河新闻网运城讯 河津市加快建设适应高质量发展、匹配城市发展定位的人才队伍,构建具有河津特色的人才管理体系、培育体系、激励体系和评价体系,把更多优秀人才集聚到河津改革发展事业中。
一是统筹线与面。在发挥好政府搭台、牵线搭桥等牵引作用的同时,注重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、企业在招才引智中的主体作用。在深化省校合作中,先后有48名企业家走进高校进行引才,对接洽谈合作项目,达成就业意向400余人。有210家企业多次举办现场招聘会或网络招聘活动,签订意向书1600余人。
二是统筹产与才。强化“以产聚才、以才兴产”,注重人才与产业的需求对接,聚焦河津煤焦铁铝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,数字经济、工业互联网、能源革命等新兴产业培育,以及改革创新、金融服务等领域工作,提高人才链与政策链、创新链、产业链、金融链的“匹配度”,更好地实现“产才”融合。在人才作用的催动下,2021年共签约项目32个,签约金额237.3亿元,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 1 家、省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 2 家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、高新技术企业6家,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9家。
三是统筹引与育。坚持“外来引进”和“本土培育”双轨并进,既重视精准引进优秀人才,也高度重视本土人才自主培养,构筑人才资源竞争优势。持续开展“英才引津”计划、“天使健康”计划、“园丁兴教”计划、“人才强企”计划等专业人才引进行动,为医疗、教育、企业、乡村振兴等领域引进144名优秀人才。举办5场高端科技成果论坛,培训各类技能人才1.4万人,新增技能人才4200余人。
四是统筹留与用。结合河津实际,建立比实力、比贡献,人员能进能出、职务能上能下、待遇能高能低的人才工作机制。包括需求导向、注重效能的人才培养机制,分类科学、注重实效的人才评价体制,尊重创造、释放活力的人才激励机制,以及考核甄别、淘汰落后的人才清退机制,让更多人才在河津施展才华、实现抱负。高标准打造44套人才公寓,配套人才周转房788套,容纳1600余名人才入住。为人才颁发“人才身份证”,可享受各类优惠条件80余个。开辟人才服务“绿色通道”,提供快捷办理子女入学、住房保障、档案管理等十二大类综合服务,增强人才的荣誉感和归属感。
- [编辑:宁义华]